708 字
4 分钟
记一次公网IPv6的折腾与使用

背景:与 IPv6 的初遇#

故事始于一次宽带升级。家中带宽提升至 500Mbps 后,我对拥有一个公网 IP 的渴望也日益增长。在申请公网 IPv4 屡屡碰壁后,我将目光转向了被誉为“互联网未来”的 IPv6。尽管它那超长的地址串初看起来令人望而生畏,但这并未阻挡我探索的脚步。

早期的尝试并不顺利。我曾跟随教程,试图让路由器直接获取并分配公网 IPv6 地址,以绕过光猫的限制。但由于层层防火墙和网络知识的匮乏,那次探索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
入门:在虚拟机上实现公网访问#

最近,我对家庭服务器的兴趣重燃。虽然没有购置独立设备的预算,但我巧妙地利用了 VMware 虚拟机和桥接模式,成功让虚拟机获取了独立的公网 IPv6 地址,拥有了与宿主机平等的网络地位。

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典型问题:

  1. 端口封锁:家庭宽带默认会封禁 80/443 等常用端口,这意味着即使有了公网 IP,也无法直接搭建标准 Web 服务,访问时必须在域名后带上端口号。
  2. 动态地址:家庭网络的 IPv6 地址前缀并非固定,随时可能变化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DDNS(动态域名服务) 成了刚需。我配置了 DDNS,将动态的 IPv6 地址绑定到固定的域名上。

在申请泛域名证书时,我还被西部数码的 DNS 接口坑了一把,浪费了不少时间,这也是折腾路上常见的小插曲了。

成果:服务部署与远程访问#

经过一番努力,我成功在公网 IPv6 环境下部署了多个服务,并通过 DDNS域名 + 端口 的方式实现了外网访问。

  • Cloudreve:个人云盘,用于文件存储与分享。
  • Alist:挂载各类网盘,聚合管理。
  • CodeBox:一个轻量的在线代码、文本分享工具。

经过好友在其他省份的“实测”,确认所有服务均可正常访问,这让我备受鼓舞 (,,・ω・,,)。

总结与遗憾#

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IPv6 为个人开发者和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,让家庭网络拥有了更多可能性。

唯一的遗憾是,我所在的大学(一所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普通二本)校园网并不支持 IPv6。向学校反映这个需求似乎也不太现实,毕竟这在当前环境下仍属小众需求。如果哪天校园网也能拥抱 IPv6,我大概会高兴得飞起来吧!(。í _ ì。)

记一次公网IPv6的折腾与使用
https://blog.xomoe.cn/posts/2025-08-01/first-ipv6-test/
作者
发布于
2025-08-01
许可协议
CC BY-NC-SA 4.0
页面浏览量:0

💡 评论需审核